国际茶日来了!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福州举行
来源:海峡都市报    时间:2023-05-22 06:07:27

5月21日,是联合国第四个“国际茶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主会场活动在福州举行。其中,5月20日—21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44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集中亮相,打造了一场“茶界的盛事,市民的节日”。


(资料图)

活动现场

茶道与非遗,相得益彰

5月20日—21日,非遗项目展示区、非遗演绎展区、茶文化集市等组团亮相下杭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所涉及的15个省44个国家级项目首次汇聚一堂。各类有趣的非遗文创、老字号非遗商品、茶文化相关周边、达人直播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挑选。

茶艺师表演“明·瀹(yuè)饮法”

现场设有“时间煮茶”茶道表演区,茶艺师们分别表演唐·煎煮法、宋·点茶法、明·瀹(yuè)饮法,展示传播泡茶技艺与饮茶文化。其中,表演明代瀹饮法的国家二级茶艺师方雨欣向记者介绍,明代是中国茶饮历史上的又一个高潮。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体察民情,下令贡茶改制,在制茶工艺上,饮用时需经火烤碾碎的团、饼茶被可直接沸水冲泡的散茶代替;在饮茶方式上,盛行了几个世纪,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唐烹宋点”,变革成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将茶叶加工和品饮方式推向简单化,成为当今“功夫茶”等茶叶泡饮方式的雏形,推动饮茶习俗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她演示了饮茶的基本方式:以三指托起茶杯,称“三龙护鼎”,先看其汤色,后闻其香气,再入口品鉴,极尽优雅。

茶艺师表演“宋·点茶法”

另外,《木偶茶艺》表演、“茶帮拜妈祖”等非遗表演、《茶圣有话说》《前店后仓沉浸式演出》《油纸伞》《茉莉花》等茶相关演出同样异彩纷呈,吸引了好奇的游客们。《木偶茶艺》的表演者系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傅端凤。她将控制木偶的复杂提线系于自己的头部与双手,精细地操控端坐茶案前的红衣木偶女孩取茶、泡茶、再将泡入小杯中的茶敬给在场的观众们,灵巧得令人惊叹。

国家一级演员傅端凤为大家献上木偶茶艺表演

茶人云集,共享精彩

各省的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也在现场向嘉宾、市民、游客展现各地茶文化的不同魅力。“福建茶叶品种多样,但只有茉莉花茶是‘花’与‘茶’的结合,既有花的芳香,也有茶的功效,喝起来风味独特,也是福州的‘金名片’。”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傅天龙介绍,茉莉花茶清香淡雅、明目清肝、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在具温暖潮湿海洋性气候的福州广受欢迎。

“茉莉花茶的香气是中国的春天味道,‘海丝之路’真正的‘活化石’。”福州的茉莉花茶产业人不仅致力于国内市场,也在飘洋过海走向世界。福州的“世界茶港”泛船浦在一百多年前的税收出口量就占全国的1/3以上,傅天龙希望,致力于打造国际化都市的当代福州,应利用好茉莉花茶这张“金名片”。

小朋友们跟着传承人学习制作茉莉花茶

来自云南的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卢凤美也向记者敬上了德昂族特有的“酸茶”:“酸茶”是一种发酵而成的茶叶,它微微的酸味是发酵中的乳酸菌带来的,可泡,也可煮,煮的味道会更加醇厚一些。云南和福建都是产茶大省,说起两省茶产业的异同,她笑着表示:“福建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是我们云南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但我们云南有着很丰富的古树茶资源,也希望借着本次活动的机会广迎八方来客。”

来自浙江的西湖龙井绿茶采摘与制作技艺传承人樊生华同样自信:“杭州的西湖龙井名声在外,就不用我向大家多做推荐了。但这次来福州,我还是想到处走走看看,感受寻常百姓的生活烟火气,和大家一起喝茶,与福建的茶产业同行多做交流。”

游客身着古装在茶香四溢的下杭路寻茶品茗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还开放了兴安会馆、咸康参号、罗氏绸缎庄、德发京果行等11处沿街院落,作为全国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技艺展示区,同时沿街设立17处茶文化非遗展演互动区域,进一步促进茶与古厝的活化利用,打造户内户外相互贯通,静态动态相互交映,传统现代相互融合的立体化、多维度的中国茶文化非遗沉浸式展示空间,以期进一步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编辑:陈佳卉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